心對舌,肝對目,脾對口,肺對鼻,腎對耳,五臟要這樣養(反射區)
在中醫的理論中,人的五官是人體五臟的反射區,在中醫經典《黃帝內經》中言,心開竅於舌、脾開竅於口、肺開竅於鼻、肝開竅目、腎開竅於耳。
意思就是說,五官的變化可以反映人體內五臟的健康情況。
一、君主之官,心臟
心開竅於舌:舌頭的顏色,形態,軟硬度等都是反應出心臟的健康與否。
正常人的舌頭,是淡紅有光澤,大小適中很靈活,還有一層薄白的舌苔,並且味覺靈敏,有這樣的特徵,就說明心臟的氣血和功能健康。
舌有瘀斑:心臟的氣血部不通則淤堵所致,或是心血管堵塞,伴有心慌,氣短等症狀。
舌色泛白:可能是心血不足,貧血表現,或是濕氣重也會導致泛白的顏色。
舌色發紅,是心中的虛火過旺,舌尖糜爛,疼痛,是心有實火上炎導致。
舌下青筋:可能是靜脈曲張,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二、將軍之官,肝臟
肝開竅於目:我們眼睛是通過肝血的滋養,和肝氣的疏泄維持健康。
眼睛乾澀:是肝血不足,不能運送營養,滋養眼睛,導致乾澀,灼痛,眼睛酸痛等症狀,肝血不足的人睡眠也不是很好。
眼睛流淚:也就我們說的迎風淚,是肝臟的收斂功能下降導致的。
眼睛有紅血絲:除了其他原因,和肝火過旺,肝陽上亢有直接的關係,並且伴有視力模糊,或是脾氣暴躁,經常愛生氣等症狀。
眼睛發黃:是肝臟實質性病變的重要依據,可能患有肝炎等問題。
眼睛黑眼圈:熊貓眼,除了熬夜外,要注意肝功能的減退,不能更好的代謝色素,導致很眼
圈,色斑的沉澱等。
三、倉廩之官,脾臟
脾開竅於口:脾主運化,脾功能症狀,營養充盈,氣血充足,人的口唇就有紅潤有光澤。
唇色淡白:脾胃虛弱,氣血虧虛。
口中反酸:是脾胃不和,導致我胃中反酸。
口發紅甜膩:是脾胃的濕熱,胃火過旺的表現。
口臭:脾的運動功能減弱,脾氣虛弱,導致毒素的堆積所致。
口潰瘍,起泡:脾臟的火旺,脾熱,導致的我們說的上火了。
四、相傅之官,肺臟
肺開竅於鼻,在西醫眼中,肺與鼻都是屬於呼吸系統,我們靠鼻呼吸,進入肺臟。
流鼻涕:如果是風寒入肺,我們會流鼻涕也是感冒的表現,如果平時總流鼻涕,就是肺氣虛弱所致。
鼻子紅:是肺的燥熱所致,內活過旺,多吃清肺,涼肺的食物。
鼻子出血:由於肺的陰氣不足,導致陽氣過旺,導致鼻子出血的症狀。
嗅覺不好:肺氣不通於鼻,所以不能便香臭。
五、作強之官,腎臟
腎開竅於耳,五官中的耳朵是腎臟的反射區,耳堅者腎堅,耳不堅者腎脆。
耳朵泛白:這樣的人伴有手腳冰冷的症狀,這是先天的腎氣不足,陽氣不足導致。
耳垂小:耳垂小、薄的人,說明腎的精氣不足,腎氣虧損。
耳朵發黑:一般都是腎臟在發生損傷或是病變的表現。
聽力下降:一般老年人都會聽力下降,就是腎臟功能的衰竭所致。
1、補五臟茶
茶也是養生之道,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對於茶的喜愛也是推崇。也可以飲一杯養五臟的代茶飲。
兩餐之間一杯,人參地節茶,養五臟,調健康。
用人參、百合、玉竹、蒲公英、苦蕎,搭配在一起,熱水沖泡代茶飲,即可。
人參,百草之王,補脾益肺,大補元氣,滋養五臟,固本培元,可輕身延年。
百合,入心、肺二經,可寧心安神,滋養肺臟,調和五臟,提高人體的免疫力。
玉竹,補益五臟,滋養氣血,也是美容養顏的佳品。
蒲公英,入肝、胃二經,清肝護肝,增加代謝,並且有降胃火,消胃炎,殺死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。
苦蕎,健脾胃,更有“三降”之稱,所以有利於保護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。
五種小植物搭配在一起,互相調和作用和藥性,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,養肝腎,滋脾胃,潤心肺,五臟調和,方為健康。
2、補五臟食
一味小中藥,補五臟,它就是五味子,有補益身體、安神助眠的效果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,孫思邈稱常服它補五臟之氣,武則天用它補益身體。
中醫講“酸、甘、苦、辛、咸”五味入五臟,與肝、脾、心、肺、腎相對應。
五味子,保護心肌、改善心功能,還能安神、健腦。
五味子,保肝護肝,調理慢性肝炎,修復肝臟損傷,預防酒精肝等疾病的發生。
五味子,滋補腎臟,增加腎臟的功能,並且防止其他疾病引起的腎臟並發症。
五味子,收斂肺氣止咳化痰,是一味治久咳虛喘的良藥。
五味子,有機酸可保護腸道胃粘膜,另外,對脾腎虛寒導致的久瀉不止也有很好的功效。
3、補五臟色
中醫講,五臟對五色,人體與自然是密不可分的。
心臟喜歡紅色,所以常食紅色的食物養心,像西紅柿,枸杞,大棗等。
肝臟喜歡綠色,綠色的食物入肝臟,而綠色有保護視力的作用,綠色可以消除肝癌患者的恐懼感。
脾臟喜歡黃色,小米是最養胃的粥,也是最便宜的,最佳的補品。
肺臟喜歡白色,肺是喜歡乾淨的髒器,所以牠喜歡也是乾淨的顏色和食物,像百合、銀耳等食物,有清肺的作用。
腎臟喜歡黑色,黑色的食物養腎,也有人說,男主腎,所以男人有、喜歡黑色的人較多。
4、補五臟功
健身氣功八段錦,是古人很流行的調理身體的氣功,中國近代著名書法家於右任一直在練習八段錦。
站式八段錦口訣:
兩手托天理三焦,左右開弓似射雕。
調理脾胃須單舉,五勞七傷向後瞧。
搖頭擺尾去心火,兩手攀足固腎腰。
攢拳怒目增力氣,背後七顛百病消。
溫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的健康養生圖文信息,特別是當涉及食療、藥品、配方、針灸技術等僅供大家參考學習,不作為醫療診斷冶療依據。如有需要,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,非專業人士請勿隨意使用!若有侵僅請聯繫我們刪除,謝謝!
文章來源:健康養生大課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