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按摩這些穴位,可疏通十二經脈,促進周身血液循環
人的腳底存在著很多穴位,所以足底按摩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。其實在咱們人體的四肢同樣也分佈著眾多的穴位,其中不乏養生保健的要穴。我國中醫專家強調按摩穴位可以疏通人體的經脈,調節人體的機能,起到強身健體的功效。
中醫認為,腎主四肢之骨,脾主四肢之肉,肝主四肢之筋,心主四肢之脈。故四肢之病在臟,多責於脾、肝、腎、心。
人體十四經絡,遍布周身,其中十二正經循行於手足,有六條經絡是經過手指端,即手三陰(肺、心包、心)經,從胸走手,行於手臂內側手三陽(大小腸、三焦)經,從手走頭,行於手臂外側。還有六條經絡循行於足,即足三陰(脾、肝、腎)經,從足走腹,行於下肢內側足三陽(膽、膀胱、胃)經,從頭走足,行於下肢外側。但它們之間是相互銜接的,與內臟存在著密切關係,反映全身的血管、神經功能,故手、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區,足底又有人體“第二心臟”之稱。
因此,經常按摩四肢,可疏通十二經脈,活動四肢關節,促進周身血液循環,活血化瘀,防治全身關節炎及其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。其具體自我按摩方法介紹如下。
1、捏拿“合谷”、“勞宮”穴
先用右拇指端按壓左手合谷穴(在拇指歧骨間),右手食指按壓左手心勞宮穴(在手掌中央)。右拇食兩指同時用手捏拿,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手合谷、勞宮穴25下。主防治頭痛、鼻塞、牙痛、咽喉腫痛、指攣、臂痛、心痛、嘔吐、癲狂等頭面一切病症。
2、按捏“內關”、“外關”穴
先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(在腕橫紋正中上二寸兩筋之間),右食指按壓左手外關穴(在腕外側,與內關相對)。右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捏,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按壓右手內關、外關穴。主防治心痛、心悸、心胸疾患、胃痛、嘔吐、頭痛、失眠、手指麻木、手顫等。
3、捏拿“曲池”、“少海”穴
先用右手食指按壓左肘曲池穴(屈肘成直角、在肘窩橫紋頭外側陷中),右拇指托按左肘少海穴(在肘窩內側橫紋頭陷中,與曲池斜相對)。右手食拇指同時用力捏拿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肘曲池、少海穴25下。主防治半身不遂、發熱、高血壓、上肢活動不利、抽搐、關節炎、咽喉腫痛、嘔吐、頭痛、失眠、肘攣、發狂等。
4、按揉“足三里”穴(在外膝下3寸、脛骨外一橫指處)
坐在床上(或椅子)屈膝垂足,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足三里上,餘四指托住小腿肚,兩拇指同時用力扣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胃脘痛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、水腫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癱瘓,口歪、乳痛、咽喉腫痛、發熱、失眠、高血壓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洩等,且能降虛火、安神定志,健脾和胃、調補氣血,為強健全身保健三大要穴之一。
5、按揉“三陰交”、“懸鍾”穴
端坐床上(或椅子),兩腿屈膝,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三陰交(在足內踝正中上3寸),兩掌抓貼小腿,兩食指分按兩懸鍾穴(在足外踝上3寸、與三陰交相對),兩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泄瀉、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月經不調、崩漏帶下、經閉、遺尿、小便不利、疝氣、半身不遂、頸項強痛、胸腹脹滿,腰腿萎痺、失眠等。
6、扣揉雙膝眼
用雙手掌心分捂兩膝蓋骨,兩手食中指分按兩腿內外雙膝眼(在膝蓋骨兩旁陷中),兩無名指分按壓兩腿外側陽陵泉穴(在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,凹陷中) 。兩掌根著力兩鶴頂穴(在膝蓋骨上緣中央)。兩手掌心、掌根、指端、同時齊用力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膝關節炎、膝冷痛、鶴膝風、老寒腿、下肢不遂、癱瘓等。
7、雙手摩擦大小腿和足
留內衣,坐在床上(或凳椅),先環右腿屈膝,足跟著鋪,足趾蹺起,兩手拇食指岔開,右手按在右大腿外側,從臀部(環跳)往下摩擦足三陽經,左手掌按在右大腿內側足三陰經,兩手摟抱大腿,兩拇指腹著力大小腿面,兩手四指併攏著力大小腿肚,同時用力平行往下摩擦經胭窩(委中)至足後跟(崑崙、照海)再向前,兩拇指沿足背、餘四指沿足底(湧泉),兩掌肚著力足背兩側直達足趾端(足有全身反射區)呼氣補瀉相兼,再返回撫摩至大腿根為一下,吸氣。25下。再換左腿摩擦撫摩25下。主防治下肢關節炎、半身不遂,四肢抽搐、麻木、頭痛、失眠、便秘、癱瘓等。
8、四肢交替按摩
留內衣,仰臥床上(冬天側臥在被窩裡),先環右腿用右腳心(湧泉),從左膝蓋骨上(鶴頂、血海)往下抹擦(陰陵泉、足三里、豐隆、三陰交、太谿、太衝、行間等)至足趾端同時用右手心(勞宮)從左肩周往下抹擦,四指著力手臂外側手三陽經,拇指著力手臂內側手三陰經至手指端。右手右腳上下動作要協調一致同時往下抹擦一下後,再交換左手左腳抹擦右臂右腿一下,四肢交替,各25下。主防治四肢關節炎、筋骨痛、半身不遂、腰腿痛、高血壓、肥胖症、頭痛、失眠等,且能促進周身血液循環,強健全身。
9、全身抖動
全身按摩後,下床站地,全身放鬆抖動一分鐘,活動全身經絡,調和氣血,平衡陰陽。
老中醫指出經常按摩人體的四肢,能促進血液循環,防治各種疾病。現在的辦公族往往一坐就是一天,工作任務繁重,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。不妨試試給自己的四肢按摩按摩,也可身體解解壓。
文章來源:KGH健康私塾
中醫認為,腎主四肢之骨,脾主四肢之肉,肝主四肢之筋,心主四肢之脈。故四肢之病在臟,多責於脾、肝、腎、心。
人體十四經絡,遍布周身,其中十二正經循行於手足,有六條經絡是經過手指端,即手三陰(肺、心包、心)經,從胸走手,行於手臂內側手三陽(大小腸、三焦)經,從手走頭,行於手臂外側。還有六條經絡循行於足,即足三陰(脾、肝、腎)經,從足走腹,行於下肢內側足三陽(膽、膀胱、胃)經,從頭走足,行於下肢外側。但它們之間是相互銜接的,與內臟存在著密切關係,反映全身的血管、神經功能,故手、足都有全身各部反射區,足底又有人體“第二心臟”之稱。
因此,經常按摩四肢,可疏通十二經脈,活動四肢關節,促進周身血液循環,活血化瘀,防治全身關節炎及其各種疾病具有良好的作用。其具體自我按摩方法介紹如下。
1、捏拿“合谷”、“勞宮”穴
先用右拇指端按壓左手合谷穴(在拇指歧骨間),右手食指按壓左手心勞宮穴(在手掌中央)。右拇食兩指同時用手捏拿,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手合谷、勞宮穴25下。主防治頭痛、鼻塞、牙痛、咽喉腫痛、指攣、臂痛、心痛、嘔吐、癲狂等頭面一切病症。
先用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(在腕橫紋正中上二寸兩筋之間),右食指按壓左手外關穴(在腕外側,與內關相對)。右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捏,一捏一鬆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按壓右手內關、外關穴。主防治心痛、心悸、心胸疾患、胃痛、嘔吐、頭痛、失眠、手指麻木、手顫等。
3、捏拿“曲池”、“少海”穴
先用右手食指按壓左肘曲池穴(屈肘成直角、在肘窩橫紋頭外側陷中),右拇指托按左肘少海穴(在肘窩內側橫紋頭陷中,與曲池斜相對)。右手食拇指同時用力捏拿25下再用左手拇食指捏拿右肘曲池、少海穴25下。主防治半身不遂、發熱、高血壓、上肢活動不利、抽搐、關節炎、咽喉腫痛、嘔吐、頭痛、失眠、肘攣、發狂等。
4、按揉“足三里”穴(在外膝下3寸、脛骨外一橫指處)
坐在床上(或椅子)屈膝垂足,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足三里上,餘四指托住小腿肚,兩拇指同時用力扣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胃脘痛、嘔吐、腹痛、腹脹、水腫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癱瘓,口歪、乳痛、咽喉腫痛、發熱、失眠、高血壓、遺精、陽痿、早洩等,且能降虛火、安神定志,健脾和胃、調補氣血,為強健全身保健三大要穴之一。
5、按揉“三陰交”、“懸鍾”穴
端坐床上(或椅子),兩腿屈膝,用兩手拇指分按兩腿三陰交(在足內踝正中上3寸),兩掌抓貼小腿,兩食指分按兩懸鍾穴(在足外踝上3寸、與三陰交相對),兩手拇食指同時用力按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腹痛、腹脹、腸鳴、泄瀉、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月經不調、崩漏帶下、經閉、遺尿、小便不利、疝氣、半身不遂、頸項強痛、胸腹脹滿,腰腿萎痺、失眠等。
6、扣揉雙膝眼
用雙手掌心分捂兩膝蓋骨,兩手食中指分按兩腿內外雙膝眼(在膝蓋骨兩旁陷中),兩無名指分按壓兩腿外側陽陵泉穴(在膝下腓骨小頭前下方,凹陷中) 。兩掌根著力兩鶴頂穴(在膝蓋骨上緣中央)。兩手掌心、掌根、指端、同時齊用力,使勁上下揉50下。主防治膝關節炎、膝冷痛、鶴膝風、老寒腿、下肢不遂、癱瘓等。
7、雙手摩擦大小腿和足
留內衣,坐在床上(或凳椅),先環右腿屈膝,足跟著鋪,足趾蹺起,兩手拇食指岔開,右手按在右大腿外側,從臀部(環跳)往下摩擦足三陽經,左手掌按在右大腿內側足三陰經,兩手摟抱大腿,兩拇指腹著力大小腿面,兩手四指併攏著力大小腿肚,同時用力平行往下摩擦經胭窩(委中)至足後跟(崑崙、照海)再向前,兩拇指沿足背、餘四指沿足底(湧泉),兩掌肚著力足背兩側直達足趾端(足有全身反射區)呼氣補瀉相兼,再返回撫摩至大腿根為一下,吸氣。25下。再換左腿摩擦撫摩25下。主防治下肢關節炎、半身不遂,四肢抽搐、麻木、頭痛、失眠、便秘、癱瘓等。
8、四肢交替按摩
留內衣,仰臥床上(冬天側臥在被窩裡),先環右腿用右腳心(湧泉),從左膝蓋骨上(鶴頂、血海)往下抹擦(陰陵泉、足三里、豐隆、三陰交、太谿、太衝、行間等)至足趾端同時用右手心(勞宮)從左肩周往下抹擦,四指著力手臂外側手三陽經,拇指著力手臂內側手三陰經至手指端。右手右腳上下動作要協調一致同時往下抹擦一下後,再交換左手左腳抹擦右臂右腿一下,四肢交替,各25下。主防治四肢關節炎、筋骨痛、半身不遂、腰腿痛、高血壓、肥胖症、頭痛、失眠等,且能促進周身血液循環,強健全身。
9、全身抖動
全身按摩後,下床站地,全身放鬆抖動一分鐘,活動全身經絡,調和氣血,平衡陰陽。
老中醫指出經常按摩人體的四肢,能促進血液循環,防治各種疾病。現在的辦公族往往一坐就是一天,工作任務繁重,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。不妨試試給自己的四肢按摩按摩,也可身體解解壓。
文章來源:KGH健康私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