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 Ads

陰虛,陽虛,氣虛,血虛,老中醫總結四大虛症食療

虛症指人體正氣不足,導致抗病能力變弱,生理機能減退的症候。表現為面白唇淡、神被體倦、心悸氣短、自汗盜汗、大便溏瀉、小便頻數、舌嫩無苔、脈細弱無力等症狀。




陰虛發熱,陽虛怕冷,血虛發燥,氣虛無力

1、陰虛--忌辛燥,宜枸杞、梨症狀:手足潮熱汗出、心煩、口舌生瘡

2、陽虛--忌生冷(蝦蟹)宜牛羊肉症狀:畏寒怕冷、腹瀉、乏力、精神不振

3、氣虛--山藥、茯苓、薏米症狀:四肢乏力、容易困倦、食慾不振

4、血虛--避免辛燥,宜紅豆、紅衣花生、紅棗面色無華、心慌、月經不調


一、氣虛症

少氣懶言、全身疲倦乏力、聲音低沉、動則氣短、易出汗,頭暈心悸、面色萎黃、食慾不振,虛熱,自汗,脫肛,子宮下垂,舌淡而胖,舌邊有齒痕,脈弱等,為功能減退,不一定有病,氣虛者需補氣,本症在臨床上,可隨疾病出現的髒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見:

肺氣虛者:症狀為咳嗽聲音低、咳痰無力,易得感冒。

心氣虛者:症狀為面色蒼白、健忘、心燒等。

腎氣虛者:遺精、夜尿多。

脾氣虛者:飯後胃部脹滿不舒,大便稀、不成形,消化功能差,飯量少。

陰虛症往往表現為體形消瘦,口乾、鼻乾、咽乾,午後發熱或手心、足心發熱。補氣的藥物:可選用人參、黃芪、黨參等。


補氣虛食品:牛肉、雞肉、豬肉、糯米、大豆、白扁豆、大棗、鯽魚、鯉魚、鵪鶉、黃鱔、蝦、蘑菇等。可經常交替選服。

氣虛忌食物品:山楂、佛手柑、檳榔、大蒜、苤藍、蘿蔔纓、芫荽(香菜)、蕪菁(大頭菜)、胡椒、蓽撥、中指、紫蘇葉、薄荷、荷葉;

忌食或少食:蕎麥、柚子、柑、金橘、金橘餅、橙子、荸薺、生蘿蔔、地骷髏、芥菜、薤白、君達菜、砂仁、菊花、茶葉及菸酒。

相應膳食:懷山百合蓮子湯;參藥煨乳鴿;五香牛肉;花生米大棗燒豬蹄;




二、陰虛

又稱陰虛火旺,俗稱虛火,陰虛之體的主要表現為;怕熱,易怒,面頰升火,口乾咽痛,大便乾燥,小便短赤或黃,舌少津液,五心(二隻手心、二隻腳心與頭頂心)煩熱,盜汗,腰酸背痛,夢遺滑精,舌質紅,苔薄或光剝,脈細數等。進補宜採用補陰、滋陰、養陰等法

肺陰虛:乾咳、痰少而粘,或痰中帶血、聲音嘶啞,睡眠狀態下出汗,醒後出汗自止(俗稱盜汗)。

脾陰虛:不思飲食,食後不易消化,幹噁心,口乾、口渴,大便乾結,消瘦。腎陰虛:腰困腿軟、足跟痛,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,失眠盜汗,遺精,脫髮、齒搖。

肝陰虛:頭暈、頭痛,眼乾,怕光,兩眼昏花或夜盲,失眠多夢,指甲光澤度差。值得一提的是,肝腎陰虛常常同時並見,肝陰虛可到腎陰虛,腎陰虛常可致肝腎虛。


補陰虛的藥物:可選用生地、麥冬、玉竹、珍珠粉、銀耳、冬蟲夏草、石斛,龜板等。

補陰虛食品:甲魚、燕窩、百合、鴨肉、黑魚、海蜇、藕、金針菇、枸杞頭、荸薺、生梨等,可經常交替選服。

陰虛忌食物品:胡椒、肉桂;

忌食或少食:狗肉(腦血管患者禁食)、羊肉(肝炎患者禁食)、雀肉、海馬、海龍、獐肉、鍋巴、炒花生、炒黃豆、炒瓜子、爆米花、荔枝、龍眼肉、佛手柑、楊梅、大蒜、韭菜、芥菜、辣椒、薤白、生薑、砂仁、蓽撥、草荳蔻、花椒、白荳蔻、大茴香、小茴香、丁香、薄荷、白酒、香煙、紅參、肉蓯蓉、鎖陽等。

相應膳食:金盆富貴豆腐;懷膳小捆肉;懷菊大棗銀耳羹;甲魚懷牛膝湯;農夫烤魚;懷膳一品肘;金盆富貴豆腐;懷山煨土雞;參藥煨乳鴿;何首烏煨豬肝;



三、陽虛症

常常怕冷,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、發涼,口中無味、不渴,小便色淡、量多,尤其是夜尿較多,渾身無力,易疲乏等。陽虛症在夏季症狀較輕,冬季症狀則加重,且常由氣虛症進一步發展為陽虛症。

脾陽虛症:食慾減退,胃部喜歡溫熱,按壓後胃部舒適,口淡無味,喜歡熱飲,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,伴有水腫,面色虛白,女性白帶清稀而量多,甚至胃痛,得溫痛減,遇冷加重。

腎陽虛症:腰部、膝部酸困、發冷,肢體怕冷,小便清長或遺尿,浮腫(以腰下多見),陽痿遺精,女性表現為不孕或黎明前臍周圍作痛,腸鳴腹瀉,瀉後痛減消失。


心陽虛症:心慌,胸悶,胸憋氣短,心中空虛,易受驚嚇,驚嚇後心中惶惶不安,甚至心前區疼痛。

補陽虛的藥物:可選用紅參、鹿茸、杜仲、蟲草、肉桂、海馬等。

補陽虛食品:黃牛肉、狗肉、羊肉、牛鞭、海參、淡菜、胡桃肉、桂圓、鵪鶉、鰻魚、蝦、韭菜、桂皮、茴香等,可經常交替選服。

陽虛忌食物品:鴨肉、兔肉、獺肉(水狗肉)、甜瓜;

忌食或少食:鴨血、鴨蛋、阿膠、牛奶、酸奶、甲魚、螃蟹、田螺、螺螄、蚌肉、蜆肉、柿子、柿餅、柚子、柑、香蕉、無花果、西瓜、青苦瓜、地瓜、菜瓜、生藕、生蘿蔔、絲瓜、冬瓜、紫菜、地耳、金針菇、草菇、落葵、蓴菜、髮菜、君達菜、羅漢果、荸薺、菊花腦、薄荷、金銀花、菊花、槐花等。

相應膳食:海馬懷補雞;三鞭懷補凹腰湯;韭菜懷補蝦;爆炒腰花;長生煨老鴨;



四、血虛症

面色發黃或面白無色澤,口唇顏色淡,頭暈,失眠,女性月經量減少,週期延長,甚至閉經,皮膚無光澤,頭暈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重,指甲蒼白,頭痛程度較輕,遇勞累後加重,常兼有氣虛的症狀,如懶言少語,疲乏無力,汗多。

心血虛:心慌,心煩,失眠,多夢,健忘,面色淡,唇舌色淡,多發生在體質虛弱者。

肝血虛:看東西時兩眼昏花、乾澀,指甲無光澤、色淡、脆而薄,甚至變形,夜盲,看東西模糊,耳鳴,手腳肢體麻木,體形消瘦,女性月經量少,色淡,甚至閉經,失眠多夢,易驚醒。


補血的藥物:可選用當歸、阿膠、熟地、桑椹子等。

補血虛食品:烏骨雞、黑芝麻、胡桃肉、龍眼肉、雞肉、豬血、豬肝、紅糖、赤豆等,可經常交替選用。

血虛忌食物品:荸薺、大蒜;

相應膳食:當歸熟地烏骨雞;懷山牛腩煲;懷菊帶魚;玫瑰懷菊露

忌食或少食:海藻、草荳蔻、荷葉、白酒、薄荷、菊花、檳榔、生蘿蔔等。





祖國醫學認為氣、血、陰、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,或者同時出現,也就是說,許多症狀不僅見於一個症形,還可見於許多症形當中,需要和其它症狀結合起來一起考慮,因此,患者當難以辨別時,一定要找有經驗的中醫診斷。

氣陰兩虛:既有氣虛又有陰虛,其主要表現為;既有頭暈、乏力、腿軟等氣虛表現,又有升火、咽乾、舌紅等陰虛表現,但沒有慢性疾病,這種體質稱氣陰兩虛體質,進補宜採用益氣養陰之補法,即在進補時應同時考慮補氣和補陰。

陰陽兩虛:既有陰虛又有陽虛,稱陰陽兩虛,其主要表現為;既怕冷又怕熱,冬天特別怕冷,夏天又特別怕熱,這是陰陽失調或陰陽兩虛之體質,進補宜採用陰陽並補,養陰溫陽和滋陰壯陽等補法。

氣血兩虛:氣血兩虛一般出現在貧血、白細胞減少症、血小板減少症、大出血後、婦女月經過多者等,其主要表現為;既有氣虛的表現,又有血虛的表現,進補宜採用益氣生血、培補氣血、氣血並補。

相應膳食:氣血:鯽魚豆腐湯;氣血雙補湯;藥膳雞。

文章來源:KGH健康私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