刮痧治百病,刮錯最要命!內附咳嗽、發燒感冒的刮痧療法
刮痧防百病,方法很重要。
不會刮,別亂刮,刮痧能治病,刮錯了真要命!
01、刮痧板的正確握法
02、刮痧方法
刮痧要循經刮拭,單方向刮痧時,刮痧板與行進下方的皮膚的角度應為45度。另外注意,刮痧時切忌太過用力,輕刮出痧即可。
03、刮痧需要介質輔助
中醫提醒
刮痧油、刮痧乳
1、 可用油性或者霜狀的潤膚物質代替刮痧油;
2、 也可用橄欖油、香油代替刮痧油;
3、 刮痧時不宜使用含有酒精的液體。
04、刮痧課堂
刮痧通過刺激經絡和臟腑,促進氣血運行,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。
1、刮痧治感冒
百會穴
百會穴在頭頂部的最正中,也就是兩個耳廓往前折,耳間連線與頭頂部正中線的交點,輕刮百會穴可以起到祛風散寒、醒神開竅的作用。
刮拭方法:以百會穴為中心,上下浮動5~10厘米,向腦袋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,從上往下每個方向刮10~20次。
風池穴
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中間的凹陷處,也就是說從耳垂兒往後推推到的凹陷處。風邪容易從風池穴侵襲身體,反過來同理在感冒初期,刮拭風池穴可祛風散寒。
刮拭方法:風池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,從上往下刮痧,刮10~20次即可,對側亦然。
印堂穴
印堂的穴位在兩眉頭的正中點,輕刮印堂穴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,但是要注意麵部皮膚嬌嫩,刮痧時要塗抹刮痧乳。
印堂的刮痧方法是從印堂穴開始從下往上刮拭到髮際線,刮10~20次,仰臥位刮拭效果更佳。
2、刮痧治咳嗽
刮拭背部穴位,可以預防咳嗽,也可治療咳嗽。
大椎穴
頭呈一個低頭狀體位,骨頭的最高點就是大椎穴,也就第七頸椎處!刮拭大椎穴可以清熱散寒!
刮拭方法:在大椎穴處,塗抹刮痧油,在大椎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的區域,從上往下輕輕刮拭,10~20次即可出痧。
肺俞穴
肺俞穴在第三胸椎,左(右)側患者的兩指寬處,刮拭肺俞穴可以清肺化痰。
刮拭方法:在肺俞穴處,塗抹刮痧油,從肺俞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的區域,從上往下輕輕刮拭,20~30次即可出痧。
3、刮痧退燒
小孩子發燒刮痧的位置和大人發燒刮痧的位置是不一樣的!
小孩兒退燒
小孩子退燒要刮拭尺膚的位置,從腕橫紋刮拭到肘橫紋,輕輕刮拭100下,但是要注意小孩子皮膚嬌嫩,一定要記得放刮痧油!
大人退燒
命門在肚臍的背面,腎俞穴在命門的兩側各兩指的位置。從大椎穴刮拭到命門,從肺俞穴刮拭到腎俞穴,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燒效果!但還是不要忘記放刮痧油!
投稿信箱:[email protected](歡迎您原創投稿)
責任編輯:陳思思YNZY001
文章來源:雲南中醫
不會刮,別亂刮,刮痧能治病,刮錯了真要命!
01、刮痧板的正確握法
02、刮痧方法
刮痧要循經刮拭,單方向刮痧時,刮痧板與行進下方的皮膚的角度應為45度。另外注意,刮痧時切忌太過用力,輕刮出痧即可。
03、刮痧需要介質輔助
中醫提醒
刮痧油、刮痧乳
1、 可用油性或者霜狀的潤膚物質代替刮痧油;
2、 也可用橄欖油、香油代替刮痧油;
3、 刮痧時不宜使用含有酒精的液體。
04、刮痧課堂
刮痧通過刺激經絡和臟腑,促進氣血運行,達到養生保健的功效。
1、刮痧治感冒
百會穴
百會穴在頭頂部的最正中,也就是兩個耳廓往前折,耳間連線與頭頂部正中線的交點,輕刮百會穴可以起到祛風散寒、醒神開竅的作用。
刮拭方法:以百會穴為中心,上下浮動5~10厘米,向腦袋的前後左右四個方向,從上往下每個方向刮10~20次。
風池穴
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中間的凹陷處,也就是說從耳垂兒往後推推到的凹陷處。風邪容易從風池穴侵襲身體,反過來同理在感冒初期,刮拭風池穴可祛風散寒。
刮拭方法:風池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,從上往下刮痧,刮10~20次即可,對側亦然。
印堂穴
印堂的穴位在兩眉頭的正中點,輕刮印堂穴可以緩解感冒引起的鼻塞,但是要注意麵部皮膚嬌嫩,刮痧時要塗抹刮痧乳。
印堂的刮痧方法是從印堂穴開始從下往上刮拭到髮際線,刮10~20次,仰臥位刮拭效果更佳。
2、刮痧治咳嗽
刮拭背部穴位,可以預防咳嗽,也可治療咳嗽。
大椎穴
頭呈一個低頭狀體位,骨頭的最高點就是大椎穴,也就第七頸椎處!刮拭大椎穴可以清熱散寒!
刮拭方法:在大椎穴處,塗抹刮痧油,在大椎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的區域,從上往下輕輕刮拭,10~20次即可出痧。
肺俞穴
肺俞穴在第三胸椎,左(右)側患者的兩指寬處,刮拭肺俞穴可以清肺化痰。
刮拭方法:在肺俞穴處,塗抹刮痧油,從肺俞穴上下浮動5~10厘米的區域,從上往下輕輕刮拭,20~30次即可出痧。
3、刮痧退燒
小孩子發燒刮痧的位置和大人發燒刮痧的位置是不一樣的!
小孩兒退燒
小孩子退燒要刮拭尺膚的位置,從腕橫紋刮拭到肘橫紋,輕輕刮拭100下,但是要注意小孩子皮膚嬌嫩,一定要記得放刮痧油!
大人退燒
命門在肚臍的背面,腎俞穴在命門的兩側各兩指的位置。從大椎穴刮拭到命門,從肺俞穴刮拭到腎俞穴,可以起到很好的退燒效果!但還是不要忘記放刮痧油!
投稿信箱:[email protected](歡迎您原創投稿)
責任編輯:陳思思YNZY001
文章來源:雲南中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