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der Ads

陽虛長斑,陰虛長痘,腎虛....各種虛,咋調理?不能只知道吃地黃丸!

陽虛長斑,陰虛長痘,肺虛毛孔大易生白黑頭

脾虛眼袋大,腎虛眼圈黑,肝鬱就易長皺紋。

血瘀身體面部現青筯,血熱就有紅血絲。

血寒就生白殿風,牛皮癬。


常見症狀


一、腎陽虛: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

中醫認為“陽虛生外寒”,因此腎陽虛多表現為怕冷,常常表現為面色蒼白、手腳冰涼、精神不振、容易疲勞、失眠健忘、腰膝酸軟、夜尿頻多等。

解決方案:補陽益腎。

艾灸:溫散寒氣、活血行氣、溫通經絡、回陽固脫、溫補腎陽的功效,就不用多說了。因此,艾灸行氣活血,化瘀去斑的效果是頂呱呱的。

補腎陽的艾灸穴位:

艾灸“ 腎俞、命門 ”這兩個穴位直接補充腎陽,艾灸“ 中脘、脾俞 ”則通過補脾胃,幫助生成溫熱的氣血以助陽氣的生成。



左右滑動查看更多

食療:建議多吃核桃,同時有針對性地運用可補陽的藥材來燉湯,再加上一些枸杞子、山萸肉、桂圓肉、大棗等,平時喝生薑泡水,韭菜、香菜等昇陽食物,美味而滋補。



二、腎陰虛:主要表現為上火

腎陰虛容易出現五心煩熱(即兩個手心、兩個腳心以及胸口感覺煩熱)、口乾舌燥、小便黃、大便乾、精神狀態差、急躁易怒、失眠多夢、睡覺時容易出汗等症狀。

解決方案:滋陰補腎。

艾灸:過去的時候,部分醫者在對陰虛患者施灸後,患者出現上火的症狀,就盲目的認為艾灸只能補陽,而對於陰虛的人不適用,或者能加劇陰虛的症狀,因此出現諸多陰虛患者不適合艾灸的書籍或“箴言”。這其實是對艾灸補的“火”不甚了解的表現。艾灸補的陽氣和人身體的陽氣還是有點區別的,艾灸補的陽,應該叫是純陽或者元陽,元炁,這種純陽,進入人體後,是能夠再化生陰陽的,只是陰虛患者陰液不足,不能承載這種溫熱性質的陽氣,因此出現咽喉痛頭痛口腔潰瘍復發等等上火的表現。用現代的醫學原理解釋,艾灸應該具有雙向調節的作用,陰虛患者在正確配穴調理之後,體內的陰液是會逐漸增加的,只是在艾灸調理的前期,種種上火的症狀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而已。

陰虛之人在艾灸的時候,多數情況會上火嚴重,甚至出現一輪又一輪的上火表現。但是,隨著艾灸的深入,臟腑功能逐漸恢復,即陽氣恢復,陽氣足,尤其是脾陽足,則氣血生化有源,身體的氣、血、陰液會逐漸增多,身體會從陰虛的狀態,慢慢趨向陰陽平衡。

滋陰補腎的艾灸穴位:

“ 腎俞、太谿、三陰交 ”這3個穴位幫助陰液的生成,“ 期門、太衝 ”這2個穴位可以養肝血以滋腎陰。如果腎陰虛火旺,可加灸“ 复溜穴 ”。





食療:可以多吃黑木耳、蓮子、桂圓肉、桑椹子、枸杞子等滋養全身陰液的食物,也可以多喝豆漿。儘早調補人體的陰陽、氣血、臟腑功能,及時糾正腎虛正是預防耳聾、骨質疏鬆等老年疾病的關鍵所在。




身體就像一個警報器,如果是腎虛問題,身體會以什麼形式告訴我們?

01怕冷

“陽虛則外寒”,正如上面所說,人體陽氣衰微,氣血不足,衛陽不固,不能溫煦肌肉以抵抗外來寒邪的侵襲,人就特別容易怕冷。手腳總是冰涼,多與腎有關。

02無緣無故感覺口咸

鹹味和腎的關係十分密切的,中醫理論有“鹹味入腎”的說法。無緣無故感覺口咸,多為腎虛所致。口咸以脾虛濕盛,腎虛火旺為多。除了口咸外,往往還伴有咽乾口燥、頭昏耳鳴、腰膝酸軟、五心煩熱、失眠多夢等症狀。


中醫的觀點,“腎主恐”,恐懼是腎虛的表現,如果一個人無緣無故地有恐懼的感覺,往往說明有腎虛的問題。

04牙齒鬆動

腎主骨,骨靠腎精滋養,腎好骨才好。齒為骨之餘,骨頭的好壞直接影響牙齒的好壞。所以腎虛則骨失所養,牙齒就會不堅固,容易鬆動。




05唾液異常

一般來講,人口中的唾液是適中的,既不覺得口中乾燥,也不覺得口水過多。如果腎陰虛,腎中的陰液分泌不足,唾液就會變少;如果腎陽虛,腎中的陰液分泌過多,唾液就會變多。所以,無論是唾液過多,還是唾液過少,都說明可能有腎虛的問題。

醫生告訴我們:吃一輩子降壓藥,吃一輩子降糖藥,打一輩子胰島素,基本上人們都會相信並很認真的堅持。

養生專家告訴我們:排一輩子的毒,調養一輩子的身體,持續一輩子的鍛煉,卻有很多人很難相信並且堅持。

三、身體各種虛,就堅持艾灸吧!


堅持艾灸能夠快速補充體內的氣和血,從而到達氣血通達,身體舒暢,讓各個功能器官運轉順暢。

長期堅持艾灸調理能夠讓人體臟腑陰陽平衡、氣血正常運行,所謂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!你會發現體能狀態一點不輸年輕人,氣血充足,眼睛清澈明亮、神采奕奕,精氣神十足!

艾灸養生非一日之。艾灸可以治愈各種慢性疾病,治標治本,很管用,就是耗時。只有堅持長期艾灸才能治愈你的疾病。

附:日常身體調理要穴

1、足三里=白朮;健脾益氣,燥濕利水,止汗。

2、氣海=當參;補中,益氣,生津。治脾胃虛弱,氣血兩虧,體倦無力,食少,口渴,久瀉,脫肛。

3、照海=生地;清熱生津,涼血,止血。

4、复溜穴= 六味地黃丸。腎陰虛可以並能陰陽雙補。

5、膽經的陽陵泉=逍遙丸。

6、神門大都穴= 牛黃清心丸:先按摩心經的神門穴,再按摩脾經的大都穴=牛黃清心丸。

7、少府穴= 牛黃清心丸。

8、尺澤复溜= 麥味地黃丸。按揉肺經的尺澤,加上腎經的複溜= 麥味地黃丸。


近期熱門文章


排病邪,調陰陽,療傷痛

科學養生,長壽康寧

保健養生號中的一股清流

文章來源:灸大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