濕熱體質的人,一定要記住這個穴位
如何判斷身體是否有濕熱呢?
如果體內濕熱過盛,面部就常會出現面垢油光,易生痤瘡、粉刺。由於濕熱鬱蒸,膽氣上溢,則會經常感覺口苦口乾。濕熱內阻,陽氣被遏,則總覺得身重困倦。熱灼血絡,則眼筋紅赤。濕熱內蘊,則舌質偏紅,苔黃膩。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,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。
體內熱重於濕,則大便燥結;濕重於熱,則大便黏滯,小便短赤。濕熱是如何產生的呢?除了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外,產生濕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個人的飲食習慣。
濕熱最容易出現在脾胃,飲食不節是最容易釀成濕熱的原因之一。嗜酒,吃得太飽,或者吃得過於油膩,或者無規律的飲食,都容易傷到脾胃。脾胃受傷,無力去運化食物,肥甘厚味有生濕還有助熱的特性,我們吃下去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和水分,就會瘀滯、濕阻,時間長了,就化成了熱。對於體內的濕熱,除了平時注意飲食調理外,按壓穴位也是特別好的清濕除熱之效果,而且無副作用。究竟哪些穴位能夠清濕除熱呢?
消除濕熱的穴位大致有13個,各位網友其他的12個穴位可以不記,但一定要記住這個穴位,為什麼?因為這個穴位自己就可以操作,而且操作很方便,隨手可做,隨時可做,它究竟是哪個穴位?它就是曲池穴,位於肘橫紋外側端,屈肘,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。(見下圖)
怎麼按摩呢?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來按揉即可,每次1~3分鐘,每日按摩1~2次。經常按按就可以起到疏風解表、清熱利濕的作用。按摩的時候,一定要產生酸脹感,因為這個穴位比較敏感,很容易產生酸脹感,曲池穴為什麼可以消除濕熱呢?
因為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穴,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,肺主皮毛。此穴位於肘部,乃經氣運行之大關,能通上達下,通里達表,即可清在外之風熱,又能瀉在內之火邪,是表裡雙清之要穴,具有疏散風熱,解表散邪之功,善解全身風熱表邪,主治外感熱病、風熱上擾的頭痛、咽喉腫痛,風熱犯肺的咳嗽、氣喘。此穴不但疏散表熱,還可清解裡熱,具有清瀉熱毒、通經止痛之功,治療陽明積熱所致的頭痛、齒痛、目痛等五官疾患。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,五行屬性屬土,“合治內腑”,故可清瀉陽明,清利濕熱,調理大腸氣血,調節大腸功能,治療濕、熱、氣、血壅滯大腸,腸腑傳導失職的腹脹、腹痛、吐瀉、痢疾、便秘、腸癰及陽明鬱熱的乳癰等;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,故此穴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祛風、消腫止痛之功,可瀉除熱毒鬱遏肌表的各種皮膚疾患。此穴屬土,還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,加之可以解表熱、瀉內火,用於治療痰火擾心或熱擾神明的胸中煩滿、善驚、癲狂等神誌病,甚至熱極生風的抽搐,以及風陽上擾、氣血上沖的頭痛頭暈;此穴位於肘部,具有通經絡,調氣血、祛風濕、利關節、止痺痛之功,用於治療上肢痿痺、癱瘓諸疾。中醫認為它可以主治這些病證:
中醫病症:半身不遂,肩痛,臂細無力,肘臂攣急或弛緩,肘中痛難屈伸,手臂紅腫,腰背痛;腹痛,吐瀉,便秘,痢疾,腸痛;瘰癧,癭氣,濕疹,丹毒,疥瘡,癮疹,皮膚乾燥;頭痛,眩暈,耳鳴,耳前疼痛,目赤痛,目不明,牙痛,頸腫,咽喉腫痛;月經不調,乳少;瘛瘲,癲狂,善驚;胸中煩滿,咳嗽,哮喘;熱病,傷寒,傷寒餘熱不盡,瘧疾,消渴,水腫等。清熱要穴,十三鬼穴之一,統治一切癲狂病。
有關西醫醫師認為該穴可以治療這些病症:腦血管病後遺症,肩周炎,肘關節炎,高血壓病,皮膚病,流行性感冒,肺炎,扁桃體炎,咽喉炎,牙痛,麥粒腫,乳腺炎,甲狀腺腫大,過敏性疾病等。
日常保健養生:
發熱感冒及咳嗽、哮喘時,可用刮痧板刮拭,如有痧排出,可以迅速解表、退熱。
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曲池,每次1~3分鐘,可改善上肢癱麻、哮喘等症。
每日按壓曲池穴 1~2分鐘,使酸脹感向下擴散,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。
本文來自“ 中醫(微信號vipzyi )”,微信搜索:vipzyi,馬上關注,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養生資訊!
文章來源:每日一堂營養課
如果體內濕熱過盛,面部就常會出現面垢油光,易生痤瘡、粉刺。由於濕熱鬱蒸,膽氣上溢,則會經常感覺口苦口乾。濕熱內阻,陽氣被遏,則總覺得身重困倦。熱灼血絡,則眼筋紅赤。濕熱內蘊,則舌質偏紅,苔黃膩。大便太乾燥或者太濕,都是體內濕熱的表現。
體內熱重於濕,則大便燥結;濕重於熱,則大便黏滯,小便短赤。濕熱是如何產生的呢?除了外界環境對人體的影響外,產生濕熱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個人的飲食習慣。
濕熱最容易出現在脾胃,飲食不節是最容易釀成濕熱的原因之一。嗜酒,吃得太飽,或者吃得過於油膩,或者無規律的飲食,都容易傷到脾胃。脾胃受傷,無力去運化食物,肥甘厚味有生濕還有助熱的特性,我們吃下去的不能消化的食物和水分,就會瘀滯、濕阻,時間長了,就化成了熱。對於體內的濕熱,除了平時注意飲食調理外,按壓穴位也是特別好的清濕除熱之效果,而且無副作用。究竟哪些穴位能夠清濕除熱呢?
消除濕熱的穴位大致有13個,各位網友其他的12個穴位可以不記,但一定要記住這個穴位,為什麼?因為這個穴位自己就可以操作,而且操作很方便,隨手可做,隨時可做,它究竟是哪個穴位?它就是曲池穴,位於肘橫紋外側端,屈肘,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。(見下圖)
怎麼按摩呢?用拇指或者中指指端來按揉即可,每次1~3分鐘,每日按摩1~2次。經常按按就可以起到疏風解表、清熱利濕的作用。按摩的時候,一定要產生酸脹感,因為這個穴位比較敏感,很容易產生酸脹感,曲池穴為什麼可以消除濕熱呢?
因為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穴,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,肺主皮毛。此穴位於肘部,乃經氣運行之大關,能通上達下,通里達表,即可清在外之風熱,又能瀉在內之火邪,是表裡雙清之要穴,具有疏散風熱,解表散邪之功,善解全身風熱表邪,主治外感熱病、風熱上擾的頭痛、咽喉腫痛,風熱犯肺的咳嗽、氣喘。此穴不但疏散表熱,還可清解裡熱,具有清瀉熱毒、通經止痛之功,治療陽明積熱所致的頭痛、齒痛、目痛等五官疾患。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,五行屬性屬土,“合治內腑”,故可清瀉陽明,清利濕熱,調理大腸氣血,調節大腸功能,治療濕、熱、氣、血壅滯大腸,腸腑傳導失職的腹脹、腹痛、吐瀉、痢疾、便秘、腸癰及陽明鬱熱的乳癰等;大腸經與肺經相表裡,故此穴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祛風、消腫止痛之功,可瀉除熱毒鬱遏肌表的各種皮膚疾患。此穴屬土,還具有清熱化痰的作用,加之可以解表熱、瀉內火,用於治療痰火擾心或熱擾神明的胸中煩滿、善驚、癲狂等神誌病,甚至熱極生風的抽搐,以及風陽上擾、氣血上沖的頭痛頭暈;此穴位於肘部,具有通經絡,調氣血、祛風濕、利關節、止痺痛之功,用於治療上肢痿痺、癱瘓諸疾。中醫認為它可以主治這些病證:
中醫病症:半身不遂,肩痛,臂細無力,肘臂攣急或弛緩,肘中痛難屈伸,手臂紅腫,腰背痛;腹痛,吐瀉,便秘,痢疾,腸痛;瘰癧,癭氣,濕疹,丹毒,疥瘡,癮疹,皮膚乾燥;頭痛,眩暈,耳鳴,耳前疼痛,目赤痛,目不明,牙痛,頸腫,咽喉腫痛;月經不調,乳少;瘛瘲,癲狂,善驚;胸中煩滿,咳嗽,哮喘;熱病,傷寒,傷寒餘熱不盡,瘧疾,消渴,水腫等。清熱要穴,十三鬼穴之一,統治一切癲狂病。
有關西醫醫師認為該穴可以治療這些病症:腦血管病後遺症,肩周炎,肘關節炎,高血壓病,皮膚病,流行性感冒,肺炎,扁桃體炎,咽喉炎,牙痛,麥粒腫,乳腺炎,甲狀腺腫大,過敏性疾病等。
日常保健養生:
發熱感冒及咳嗽、哮喘時,可用刮痧板刮拭,如有痧排出,可以迅速解表、退熱。
每天早晚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曲池,每次1~3分鐘,可改善上肢癱麻、哮喘等症。
每日按壓曲池穴 1~2分鐘,使酸脹感向下擴散,有預防高血壓的作用。
本文來自“ 中醫(微信號vipzyi )”,微信搜索:vipzyi,馬上關注,即可獲得實用靠譜的養生資訊!
文章來源:每日一堂營養課